近日,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走进粤东西北(茂名)教研帮扶活动地理专场在高州市第三中学举行。本次活动以“开展地理环境教育,培育学生生态文明意识”为主题,通过集体备课、同课异构、专家点评、专题讲座等环节和内容,推进地理环境教育模式创新暨校本实践分享与推广。省教研帮扶专家及茂名市及各县区地理教研员、茂名市地理学科中心组成员和各校地理骨干教师代表等20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走进粤东西北(茂名)教研帮扶活动地理专场开幕式
为提高地理环境教育的有效性,帮助地理教师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明确目标,活动围绕生态文明教育主题,以高中《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初中《发展生态农业,促进乡村振兴》两节课例,进行了集体备课,探讨地理环境教育学习目标、活动探究和问题设计,并提出了“基本理念—教学目标—情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课堂组织”的地理环境环境实施路径,打造主题精品课例。本次活动还通过初中和高中两组同课异构的课例展示,探索地理环境教育课堂新模式。
活动上,省帮扶团队几位专家结合教育前沿趋势,解读政策导向,分享教学研究成果,为教师专业发展指明新方向。
广州市执信中学郑燕英老师作了题为《开展地理环境教育校本实践,培育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讲座,深入分析环境教育在地理跨学科融合中的实践背景,详细讲解环境教育在中学地理课程中的开发路径——“1+2+N”的跨学科项目式路径和“五维进阶”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展示地理学科素养和环境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加强环保技能传授和环保观念渗透,推动学生环境素养稳步提升,逐步达成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施美彬老师作专题讲座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地理教研员施美彬在《创新地理环境教育模式,推进广东生态文明教育校本实践》的专题发言中指出,生态环境教育要从校园做起,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科研院所及博物馆等社会资源,创新性地开展环境教育。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探究现实问题,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围绕有意义的现实问题开展探究,拓宽学科知识学习的领域,联结多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解决真实的问题。并详细阐述了生态文明教育视角下中学地理环境教育课程的任务设计、步骤、方法等。
南方+记者 黄晓韵
杠杆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