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午后在伦敦发生的一切,对鲁本·阿莫里姆来说,无异于一场公开的战术审判。我在新闻席上看着曼联那条高得离谱的防线,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这太疯狂了。这不是勇敢,这是纯粹的鲁莽。
仅仅八分钟,乔丹·亨德森一脚传球就轻易打穿了曼联的防守布局,马奎尔和蒂亚戈被完全暴露。后者用速度甩开防守,把球送进网窝。整个过程简单得让人错愕,仿佛不是顶级联赛的对抗,而是一场训练赛里的进攻套路演练。不到半小时,蒂亚戈就完成了梅开二度。即便后来本杰明·塞斯科为曼联扳回一球,但比赛的基调,从阿莫里姆画出那条高位防线时,就已经定下了。
阿莫里姆曾放话说,就算教皇来了也无法说服他改变体系。这句话在赛季初听起来像是一种自信的宣言,但在布伦特福德的球场上,它更像是一份写给自己的、充满讽刺意味的判决书。我干这行超过十五年,见过太多因为固执而失败的主教练。他们往往不是能力不行,而是无法在现实面前低头。他们爱上了自己的战术哲学,甚至超过了对胜利的渴望。
这场比赛,最让人感到无力的是门将阿尔泰·拜因德尔。他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在对抗布伦特福德的冲击,身前的队友们则像一群“角色扮演”的中场球员,完全忘记了自己的防守职责。拜因德尔成了这场战术试验里最无助的棋子,他被彻底晾在了那里。
足球比赛有时很奇怪,当你的战术出现根本性错误时,似乎连运气都会站到你的对立面。
下半场那个点球就是最好的例子,内森·柯林斯在禁区里拉倒了布莱恩·姆贝乌莫,一个看似能改变局势的机会。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充满了戏剧性。布鲁诺·费尔南德斯抱着球站在罚球点,却足足等了将近四分钟。这段时间里,视频助理裁判确认了柯林斯的犯规不构成红牌,而布伦特福德则从容地完成了三次换人。当费尔南德斯终于可以主罚时,比赛的节奏和他的心态,可能都已经被这段漫长的等待打乱了。凯莱赫扑出了点球,曼联最后一点扳平的希望也随之破灭。
球迷的愤怒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对阿莫里姆的批评,有人说他“一成不变的体系简直是对眼睛的折磨”,还有人直指他的排兵布阵,认为他弃用约罗和迈努,反而使用马奎尔和乌加特,简直是“自寻死路”。我注意到一个球迷的评论,他说“阿莫里姆就是想被解雇!”。当支持者开始这样揣测你的动机时,这通常意味着信任已经崩塌。
这些用人选择背后的具体原因,我们作为局外人或许无法完全知晓,但比赛的结果是不会说谎的。尤其是在门将位置上,你签下了一名球员却始终拒绝给他机会,这种固执很难不让外界产生疑问。
终场前,马蒂亚斯·延森的进球为布伦特福德锁定了胜局,也让阿莫里姆的处境雪上加霜。在曼联主教练这个位置上,接近一年的时间足以让外界做出评判。人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在逆境中灵活调整的战术家,而是一个抱着自己理论不放的学院派。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战术对错问题了,这关乎一个顶级教练最核心的品质:审时度势和纠错能力。
这场失利的分量,远不止丢掉三分那么简单。它暴露了阿莫里姆在压力之下的僵化。对于曼联这样的俱乐部而言,耐心向来是稀缺品。阿莫里姆的这次“惊人决策”,很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他在老特拉福德的前景,变得异常黯淡。
杠杆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