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喜》才播出几天,收视率就冲到央视第二的位置,很多人原本是冲着“央视出品”和童瑶这位双料视后去看的,可看了几集之后,不少人就关掉了电视,这不是因为剧情太差,而是演员演得太过熟练,熟到让人感觉这个角色哪怕换个名字,也还是那个老样子。
女主大妮劝妈妈不要总想念过世的爸爸,她自己却天天对着爸爸的照片掉眼泪,这种矛盾观众看得明明白白,编剧本来想表达一家人的感情,可写得实在太糙了,外婆人还在世,家里就办起喜丧来,还唱起了卡拉OK,这种情节不叫幽默,只能让人发懵,观众不是不懂风俗人情,是觉得编剧根本没把生活里的常理当回事。
许娣又演了一个爱吵闹的老太太,从《我的前半生》起,她几乎每部戏都接这种角色,这次在喻静香这个人物身上,还是老样子,一着急就扯着嗓子喊,一生气就跺脚,一哭就干嚎,观众觉得她的声音比剧情还突出,不是她演技不好,而是她演得太固定了,大家现在一看到她,脑子里就自动冒出“市井大妈”的印象,根本没法代入到角色里去。
童瑶的问题更明显,她拿过白玉兰奖和金鹰奖这两个视后奖项,但最近几年演的角色,基本都走“丈夫没了,自己扛家”这个路子,从顾佳到顾茉莉,再到现在的沈明珠,故事都差不多,观众开玩笑说这都第八次演顾佳了,虽然有点夸张,但也确实点出了问题所在,她演哭戏时眼泪掉得整整齐齐,表情就像提前设定好的程序一样,别人在旁边哭得撕心裂肺,她站在那儿眼神空空的,好像在等导演喊停。
她的脸型这几年有了变化,颧骨显得高,下巴显得短,侧脸看着有些别扭,加上她一直扮演强势女性,嘴角习惯歪向一边,时间一长就让人觉得不自然,这跟颜值没什么关系,主要是表演方式和面部肌肉记忆一起造成的,观众并不是故意挑剔,而是真的感觉她演谁都像她自己,不像角色本人。
这两位演员,一个依赖声音表现角色,一个依靠表情包吸引观众,他们都有表演能力,但总是选择最稳妥的方式,选角团队清楚他们的市场价值,观众也熟悉他们的面孔,于是反复套用相同模式,结果就是观众逐渐失去兴趣,即使面对新的故事内容,他们依然沿用旧有的表演方法,观众自然就不愿意再看了。
现在的观众更喜欢看到真实、复杂而且会变化的角色,不是总要看女人逆袭、独自带娃或者婆婆刁难这些情节,这些套路用得太多了,就算演员演得再好,也演不出新鲜感,童瑶和许娣的演技本身没问题,问题是她们一直困在同一种模式里太久了,观众其实不是讨厌她们,只是看腻了重复的东西。
电视剧并不担心老演员,而是担心那些老套的做法,观众愿意为精彩的故事付出,却不想把钱花在重复的表演上,如果接下来的剧集继续这样选角和表演,再高的收视率也只是暂时的现象。
杠杆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